• 區(qū)劃代碼:510726000000
    地名由來:民國《北川縣志》載《湔江辨》,謂湔江“勢如湔沸,故名湔水,亦名北川水”?h因北川水為名。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北川縣歷史悠久,《禹貢》梁州之域,歸冉▲部落新屬地。周慎靚王五年(前316年)置蜀郡,后為蜀郡轄地,西漢為蜀郡汶江縣地,繼屬汶山郡,東漢靈帝屬汶山郡廣柔縣,晉、梁為廣陽縣轄,北周天和元年(566年)始置北川縣,(治地縣西距今治城鄉(xiāng)在今青石鄉(xiāng)松柏村4組麻園),隸北部郡,隋開皇五年(585年)隸會州、煬帝時隸汶山郡。唐貞觀八年(634年)在雞棲老翁城(今治城)置石泉縣,以縣南一里,山畔鐫“甘泉古跡”四大字得名,隸茂州。永徽二年(651年),省北川入石泉縣。北宋熙寧九年(1076年)石泉縣改綿州。政和七年(1117年),分綿州置石泉軍(軍治石泉縣),轄石泉、龍安(今安縣永安鄉(xiāng)),神泉(今安縣興塔)三縣,隸成都府路。南宋寶祐四年(1256年),石泉軍治所遷至龍安。元隸安州。明洪武中隸成都府。嘉靖四十五年(1566年),改隸龍安府。1914年,因與陜西省石泉縣同名,復改為北川縣,隸西川道,道撤銷后直隸四川省,1935年,紅軍長征經(jīng)過北川,在今治城置北川縣蘇維埃政府,在今埡上(桂溪)置平南縣蘇維埃政府;同年四川省建立行政督察區(qū),北川縣隸第十四行政督察區(qū)。1950年1月15日成立北川縣人民政府(治地今治城鄉(xiāng)),隸劍閣專區(qū);1952年9月縣城遷至曲山鎮(zhèn);1953年2月改隸綿陽專區(qū),1968年改綿陽地區(qū),1985年撤銷地區(qū)建立綿陽市,北川縣隸綿陽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