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371423000000
    地名由來:明洪武初年廢,洪武六年(1373年6月)析安樂州北地置慶云縣,治鬲津河北岸慶云鄉(xiāng)(即河北省鹽山縣慶云鎮(zhèn),也稱舊慶云)。相傳有一年在舊慶云城東臥龍崗上空出現(xiàn)彩色云朵,甚為壯觀,是年這一帶風調(diào)雨順,五谷豐登,故名慶云。清咸豐《慶云縣志》卷1稱;“無棣舊有慶云鄉(xiāng),明初因以名縣。”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縣境周以前屬兗州地域,周為齊國北部地區(qū)。秦屬齊郡無棣境。漢至南北朝,先后屬渤海、樂安、樂陵等郡國之陽信縣。隋開皇六年(586年)析陽信北部地區(qū)設無棣縣,治今慶云縣于家店村北),隸屬渤?。唐改屬滄州。元至元二年(1265年)無棣縣并入樂陵縣,隸屬于棣州;不久,復置無棣縣,隸屬于河間路滄州;隨即析為東無棣縣、西無棣縣,分別隸屬濟南路棣州和滄州,慶云縣屬西無棣縣。明洪武初年廢,洪武六年(1373年6月)析安樂州北地置慶云縣,治鬲津河北岸慶云鄉(xiāng)(即河北省鹽山縣慶云鎮(zhèn),也稱舊慶云)。相傳有一年在舊慶云城東臥龍崗上空出現(xiàn)彩色云朵,甚為壯觀,是年這一帶風調(diào)雨順,五谷豐登,故名慶云。清咸豐四年(1854年)后,隸屬河間府滄州;雍正九年(1731年)屬天津府。1912年隸屬河北省滄州;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,屬河北省滄州。日偽時期,屬河北省滄州道。1938年4月中國共產(chǎn)黨領導下的抗日民主政府建立,隸屬冀魯邊區(qū)六三專區(qū),1944年冀魯邊區(qū)與清河區(qū)合并為渤海行署,屬該行署一專區(qū)。建國后,隸屬山東省德州專區(qū);1952年12月劃歸河北省滄州專區(qū);1958年,并入鹽山縣,隸屬天津市;1961年恢復慶云縣,隸屬滄州專區(qū);1964年漳衛(wèi)新河以南部分劃歸山東省,縣政府駐地移至解集村東,隸屬德州地區(qū)。國務院1994年12月17日批準撤銷德州地區(qū)和德州市,設立地級德州市和德城區(qū)。此縣劃歸德州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