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130424000000
    地名由來:春秋為晉國乾候邑地。戰(zhàn)國為趙地。秦末趙王歇封除余為成安君,因有成安名。明嘉靖《廣平府志》卷1《封域志》:“成,善也,平也;安,止也,定也,若邑之可稔而安居也!保ㄖ袊孛Z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春秋為晉國乾候邑地。戰(zhàn)國為趙地。秦末趙王歇封除余為成安君,因有成安名。秦屬邯鄲郡。西漢始置斤丘縣,屬冀州魏郡。新莽時(9年)改為利丘縣,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(25年)復名斥丘縣,仍屬冀州魏郡。三國、兩晉及北魏因之。東魏天平初(534年)并入臨漳縣。北齊天保初年(550年),析鄴縣地復置,更名成安縣,移于今治,屬清都尹。北周時更屬魏郡。隋開皇三年(583年)罷郡置州,成安縣改屬相州。大業(yè)三年(607年)罷州設郡,遂屬魏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屬磁州。貞觀元年(627年)改屬相州。天寶元年(742年)罷州置鄴郡,遂屬鄴郡。至德二年(757年)又屬相州。天祐二年(905年)復名斥丘。天祐三年(906年)屬魏州。五代后唐同光初年(923年)又改斥丘為成安。后周時曾屬相州,以后又更屬大名府。宋熙寧六年(1073年)洹水縣并入,屬河北東路大名府。金屬河北西路洛州。元至元二年(1265年)省入滏陽縣,后復析置,改屬廣平路磁州。明洪武初(1368年)廢。洪武四年(1371年)復置,屬廣平府。崇禎十七年(1644年)李自成(大順帝永昌元年)派郭維任知縣,曾改名漳安縣,尋又恢復成安名。清(1644-1911年)仍屬廣平府。1913年屬冀南道,1914年改屬大名道。1927年廢道,屬直隸省。1928年改直隸省為河北省,遂屬河北省。1937年屬河北省第十六督察區(qū)。1938年屬冀南區(qū)。1941年屬晉冀魯豫邊區(qū)冀南區(qū)十專區(qū)。1945年,磁縣七十七村并入成安后,遂改名成磁縣,屬冀南區(qū)三專區(qū)。1948年9月屬華北行政區(qū)冀南區(qū)三專區(qū)。1949年8月撤銷成磁縣恢復成安縣原建制。屬邯鄲專區(qū)。1958年12月成安縣并入磁縣。1960年撤銷邯鄲專區(qū),成安縣遂屬邯鄲市。1961年設立邯鄲專區(qū),恢復成安縣,仍屬邯鄲專區(qū)。1970年邯鄲專區(qū)改為邯鄲地區(qū),轄成安縣。國務院1993年6月19日批準撤銷邯鄲地區(qū),此縣劃歸邯鄲市管轄。

    成安縣轄4個鎮(zhèn)、5個鄉(xiāng):成安鎮(zhèn)、商城鎮(zhèn)、漳河店鎮(zhèn)、李家疃鎮(zhèn)、辛義鄉(xiāng)、柏寺營鄉(xiāng)、道東堡鄉(xiāng)、北鄉(xiāng)義鄉(xiāng)、長巷鄉(xiāng)。成安,始建于春秋,得名于北齊。千年歷史積淀,文化底蘊深厚。佛教大乘禪宗第二代祖師慧可曾在成安講經(jīng)說法,留下了元符寺、說法臺等大量人文景觀。

    成安素有棉海、糧倉之譽。五六十年代,毛澤東、周恩來、劉少奇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曾親臨成安視察棉花生產(chǎn)。近幾年來,大力調整農(nóng)業(yè)結構,改造傳統(tǒng)產(chǎn)業(yè),發(fā)展草莓、果蔬、養(yǎng)殖等特色高效產(chǎn)業(yè),現(xiàn)已成為冀南最大的草莓生產(chǎn)基地縣,被省政府命名為"河北省草莓之鄉(xiāng)"和省級無公害蔬菜生產(chǎn)示范縣、國家秸稈養(yǎng)羊示范縣。

    成安縣黨政領導班子在縣委書記王曉樺、縣長張臣良帶領下,開拓創(chuàng)新、勇于進取,加快了成安經(jīng)濟發(fā)展及工業(yè)化步伐,使成安的面貌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
    邯大路兩側是我們縣的項目聚集區(qū),沿縣的企業(yè)有億鑫冶金設備有限公司、邯鄲市升華機械制造有限公司、邯鄲市匯百川化工有限公司、邯鄲市宏海電力電器有限公司、河北漢柯辦公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等企業(yè),它們都是我縣近兩年招商引資的重要成果。這些企業(yè)有的已竣工投產(chǎn),有的正在緊張的施工建設中。近期,又有正大制管、金都食品、自控閥門、秸稈發(fā)電等20多個項目與我縣簽約,并將陸續(xù)開工建設。截止目前為止,我縣共引進項目116個,總投資30多億元,僅在邯大線兩側工業(yè)項目聚集區(qū)就落戶項目61個。其中,銀河軸承、仨和鋼構、華北不銹鋼等41個項目已竣工投產(chǎn),其他項目建設也將在年底前后建成投產(chǎ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