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440783000000
    地名由來:明萬歷元年(1573)兵備李材平定陽江、恩平、新會、新寧一帶匪患后,在倉步村(今蒼城)屯兵,稱“開平屯”;明崇禎十一年(1638年)劃恩平長靜都、新興雙橋都、新會登名、古博、平康、德行都建開平縣,縣名取意“開通、敉平”二義。明萬歷初,周高山、謝汝政等起義被鎮(zhèn)壓下去以后,改蒼步村為開平屯。清順治五年(1648年)分恩平、新興、新會三縣置開平縣,以開平屯為名。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從秦朝設(shè)郡縣制開始,開平地屬象郡,漢代以后直至明末建縣之前先后為臨允、義寧、盆允、新興、新會、恩平等縣轄地。明萬歷元年(1573)兵備李材平定陽江、恩平、新會、新寧一帶匪患后,在倉步村(今蒼城)屯兵,稱“開平屯”;明崇禎十一年(1638年)劃恩平長靜都、新興雙橋都、新會登名、古博、平康、德行都建開平縣,縣名取意“開通、敉平”二義。南明永歷三年(清順治六年,1649年)定開平屯為縣城,并改稱為蒼城。置縣至清末屬肇慶府。民國時期(1912年~1949年)先后隸屬粵海道、南路行政公署;浿薪椌腹、廣東第一、第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。1949年10月23日開平縣解放。1949年10月~1952年4月屬粵中專署,1952年5月~1956年2月屬粵西行署,1956年3月~1958年11月屬佛山專署,1958年12月~1961年2月屬江門專署,1961年3月~1963年6月屬肇慶專署,1963年7月~1983年4月屬佛山專署(地區(qū)),1983年5月屬江門市。建縣以來,轄地幾度變動:清雍正十年(1732年)劃出雙橋都、古博部分地方歸鶴山縣轄;1949年11月,劃出開平縣長沙埠、長沙東、西鄉(xiāng)和臺山縣新昌、荻海埠、勒沖、旺北、石海、南山、三圍、思始、逕頭鄉(xiāng)設(shè)置三埠鎮(zhèn)(縣級鎮(zhèn));1950年11月,恩平縣金雞、松和兩鄉(xiāng)劃入開平縣,開平縣鶴洲鄉(xiāng)劃歸恩平縣。1952年三埠鎮(zhèn)并入開平縣。1958年開平縣與恩平縣合并稱開恩縣。1959年改稱開平縣,1961年開平、恩平兩縣恢復(fù)原建制,恩平縣的大沙公社劃歸開平縣管轄。國務(wù)院1993年1月5日批準(zhǔn)撤銷開平縣,設(shè)立開平市(縣級)。國務(wù)院1999年6月21日批準(zhǔn)將開平市人民政府駐地由三埠街道長沙沿江東路135號遷至長沙光華路1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