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510132000000
    電工培訓(xùn)學(xué)校,電工培訓(xùn)班:隋文帝開皇九年(589年),新津隸屬蜀郡,縣治由六門水遷皂里江東岸壩上(今五津鎮(zhèn)機(jī)場內(nèi)),唐垂拱二年(686年),縣治由皂里江東岸壩上移至南河北岸(今武陽鎮(zhèn)),從此歷代相襲。清嘉慶《四川通志》卷1《輿地志·建置沿革》載:“李膺《益州記》云:皂里江津之所曰新津市。按縣名本此!痹砝锝瓰槎及餐饨畡e稱,在新津縣界入岷江正流。故此處岷江正流亦有皂里江之通稱。此地原為新津市,縣因以取名。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古為蜀國地,周慎靚王五年(前316年)秋,秦滅蜀,置蜀郡。為蜀郡地。東漢建安二十一年(216年),犍為郡守李嚴(yán)深感漢安橋“每秋夏水盛(索橋)斷絕,歲歲修理”之苦,“乃鑿天社山,循江通車道”,開辟了溝通成都平原與眉嘉平原的新渡口,代替了漢安橋的舊渡口,此后新津日益繁榮,為建縣創(chuàng)造了條件。北周孝閔帝元年(557年),析隆山縣北部置新津縣,縣亦因“新渡口”而名“新津縣”,縣治六門水(今鄧公場)。隋文帝開皇九年(589年),新津隸屬蜀郡,縣治由六門水遷皂里江東岸壩上(今五津鎮(zhèn)機(jī)場內(nèi)),唐垂拱二年(686年),縣治由皂里江東岸壩上移至南河北岸(今武陽鎮(zhèn)),從此歷代相襲。1949年12月25日屬溫江專區(qū),1950年5月劃屬眉山專區(qū),1953年3月眉山專區(qū)撤銷仍改屬溫江專區(qū),1960年7月1日并入大邑縣。1962年10月20日恢復(fù)新津縣建制。1983年7月,屬成都市轄縣,縣人民政府所在地武陽鎮(zhè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