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431121000000
    地名由來:三國吳侯孫皓從泉陵縣分出祁陽、永昌二縣,始有祁陽縣名,因地處祁山的陽面而得名。據(jù)《輿地紀(jì)勝》卷56引《零陵志》說:“縣在祁山之南,故曰祁陽!保ㄖ袊孛Z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祁陽歷史悠久。商周屬荊州。春秋為楚南。秦系長沙郡地。西漢武帝元朔五年(前124年),設(shè)置泉陵侯國地,東漢易侯國為泉陵縣,均屬零陵郡。三國吳侯孫皓從泉陵縣分出祁陽、永昌二縣,始有祁陽縣名,因地處祁山的陽面而得名。兩晉南北朝相沿未改。隋文帝時(shí)撤祁陽、永昌、應(yīng)陽入零陵縣,屬零陵郡轄。唐高祖武德四年(621年)析零陵,復(fù)置祁陽縣(包括永昌縣境),建治于境內(nèi)老山灣,屬永州零陵郡。五代屬永州。宋復(fù)歸永州零陵郡。元廢郡為路,祁陽屬永州路。明太祖廢路為府,祁陽屬永州府。明代宗三年(1452年),因原治瀕臨湘江,屢遭潮泛,便遷東北高阜祁水匯于湘江處,始建祁陽縣城。清不變。1928年,割祁陽、寧遠(yuǎn)、零陵、新田、桂陽、常寧縣部分設(shè)置陽明縣,1931年改陽明特區(qū),立行署于石鼓園。同年廢。1949年10月22日,中央湖南省委派南下工作團(tuán)接管國民黨祁陽縣政府,祁陽縣和平解放。8月23日,祁陽縣人民政府成立,先后隸屬湘南、衡陽專(行)署,1983年體制改革中,祁陽復(fù)劃為零陵行署管轄至今。縣人民政府駐祁陽縣城龍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