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411522000000
    地名由來:光山因縣北之浮光山(該山今屬息縣)“俯映長淮,每有光耀”得名。《水經(jīng)·淮水注》:“淮水以東逕浮光山北,亦曰扶光山,即弋陽山也。出名玉及黑石,堪為碁。其山俯映長淮,每有光輝!薄睹麆僦尽氛f,光山縣以浮光山為名。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光山因縣北之浮光山(該山今屬息縣)“俯映長淮,每有光耀”得名。西周,弦子受封于西陽(今光山),為弦國,所以光山又稱弦山。西漢,于弦子國置西陽縣和轪縣。南北朝時,廢西陽與轪縣,設(shè)樂安(唐時改仙居)、茹由、光城3縣。梁于境內(nèi)置光城郡,隋改光城縣為光山縣,北宋撤仙居以其地并入光山。經(jīng)唐宋至今,縣名城址不變。光山縣城曾是弦子國、西陽侯國、豫州、弋陽郡、光城左郡、光州等州郡治所,唐太極元年(712年)州治遷往定城(今潢川),光山仍為光州首邑。宋嘉熙元年(1237年)縣城毀于戰(zhàn)亂,縣治徙至天臺山。元代至元十二年(1275年),復(fù)立舊治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始于縣城舊址筑土為城。民國初廢光州,1932年國民黨政府置九區(qū)行政督察專署,光山隸之。1929-1932年,縣南部建立蘇維埃政權(quán),1945年冬至1948年,先后成立了經(jīng)光、光西和光山縣、白雀縣愛國民主政府,1949年6月,建立光山縣人民政府,同年10月光山屬潢川專員公署。1952年11月,撤潢川專員公署并入信陽地區(qū)行政公署至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