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411426000000
    地名由來:《郡縣釋名》河南卷上:夏邑“因地窊下”,故名。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西周至春秋,今夏邑為栗邑。戰(zhàn)國屬楚。秦,在今夏邑地置栗縣,在今縣境東北部置祁鄉(xiāng)縣,皆屬《》郡。西漢,又在今夏邑西南部析置建平縣。后,栗、祁鄉(xiāng)、建平三縣皆為侯國,屬沛郡。新莽,栗侯國改稱成富。東漢,栗侯國和祁鄉(xiāng)侯國皆廢,建平、侯國屬沛郡。三國,今夏地屬魏,南部屬譙,北部屬梁國。西晉,歸屬魏。東晉,在今夏邑西南置馬頭郡,治建平城(今馬頭)轄蘄、己吾、下邑3縣。南北朝,今夏邑地屬梁郡。北魏孝昌二年(626年)下邑縣治移于栗城(今夏邑縣城),始名下邑,栗不復(fù)存在。北齊,下邑屬馬頭郡,馬頭郡廢,屬毫州。隋,初屬譙郡,開皇十六年(596年)置宋州(治今商丘縣)下邑屬之。唐,下邑初屬宋州。宋州易名睢陽郡,下邑屬之,睢陽郡復(fù)名宋州,下邑仍屬之。五代,后梁下邑屬宣武軍(今商丘)。后唐,宣武軍改為歸德軍,下邑仍屬之。宋,歸德軍改為應(yīng)天府,轄下邑。金,應(yīng)天府改歸德府,下邑屬之。興定五年(1221年)本縣改屬永州。金末,改下邑為夏邑。蒙古忽必烈至元二年(1265年)永州降為永城縣,夏邑改屬歸德府。元,夏邑并入睢陽,不久復(fù)置,仍屬歸德府。明、清夏邑均屬歸德府。1913年2月,夏邑屬豫東道。1914年6月,豫東道改為開封道。1930年,開封道廢,縣隸省。1933年,屬河南省第二行政區(qū)(治商丘)。1949年,夏邑縣屬商丘專區(qū)。1958年商丘專區(qū)與開封專區(qū)合并,夏邑隸屬開封專區(qū)。1961年,商丘區(qū)與開封區(qū)分開,夏邑仍屬商丘專區(qū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