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513228000000
    地名由來:黑水歷史悠久,以縣有黑水河得名。清《嘉慶重修一統(tǒng)志》卷415茂州直隸州《山川》:黑水河“在州西北六十里。源出生番界,東南流經(jīng)▉溪營西界,至長平堡西入大江(岷江),即古翼水也”?h以黑水為名。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黑水歷史悠久,以縣有黑水河得名,據(jù)《四川郡縣志》等史書記載,黑水古董冉《》部落,兩漢屬蠶陵縣,三國蜀漢在境內(nèi)置平康縣。北朝的西魏和北周,州郡縣建置紛繁,今黑水縣地域分屬平康縣、廣年縣、通軌縣。隋開皇九年(589年)廢諸郡,以州統(tǒng)縣,實行方州之制。開皇二十年(600年),又改諸州為郡,恢復(fù)舊制,將縣境內(nèi)平康、左封、通軌三縣隸屬汶山郡。唐代政區(qū)逐步實行道、府、節(jié)度制,對少數(shù)民族地區(qū),設(shè)羈縻州,起籠絡(luò)、牽制作用。其時,在今黑水蘆花置當州江源郡,領(lǐng)通軌、利和、谷和三縣;悉州臨翼郡領(lǐng)左封、歸誠二縣;柘州領(lǐng)柘縣;平康縣隸屬松州(今松潘縣)。元代屬潘州,屬吐蕃宕、疊、威、茂等州軍民宣慰司。明初,在今知木林區(qū)置麥扎族長官司,明末置大姓黑水土百戶。清康熙五十四年(1715年)置土千戶,乾隆年間又改為土百戶。道光六年(1826年)改土歸流,大姓黑水編為茂州齊民里,清末為梭磨宣慰司所轄,隸屬理番廳;小黑水隸屬松潘廳。1922年,梭磨土司死后,大黑水即為蘆花、木蘇、麻窩、龍壩四大頭人分治,小黑水為松潘麥扎頭人之勢力范圍。1912年屬成都道,1935年屬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區(qū),實則官方鞭長莫及,長期為地方頭人閉關(guān)自守之獨立王國。1952年10月在蘆花成立黑水行政委員會,1953年12月成立蘆花縣人民政府,1954年6月,經(jīng)西南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,更名為黑水縣人民政府。